土瓜灣COMA新居家訪 網頁版

圖片 /  撰文 : 國人

初回發佈日期 : 2009年 5月16日

     

在我僅有的家訪個案中,COMA 的家居是相當惹火的。

有幾個網友因為 COMA 家訪刊出之後受到批評,而拒絕了我的家訪要求。

被人批評雖然不好受,但 COMA 一點都不介意,

他認為,刊得出來人們自然會讚也會彈,根本控制不了。

他不單不會介意,亦不會因此而不開心,也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玩玩具的態度。

他最近搬了家,由九龍城變為土瓜灣街坊,新居雖然地方不大,但最少可以把家中兩間細房打通,

在這間約 110 平方呎的房間中玩影音。地方總算是比以前好了一點。

五月十一日,我就造訪了 COMA 的新居。


aIMG_3387.jpg

器材上,COMA 購入了 SONY 的藍光機 BDP-S550,影音擴音機則改為 ONKYO NR906。

放棄 PANASONIC BD30 是因為它的操作反應太慢,SONY S550 快得多。

由 905 改 906 則是因為他喜愛黑色的器材,又鍾意 ISF 及 THX 這個雙認證身份。

當然,那三隻嚇死人的 Velodyne 超低音,以及 SMS-1 超低音管理系統,都是主角。

至於沿有的 AAD 多聲道揚聲器,Integra Research RDA7.1 七聲道後級,SONY 的 50 吋 LCD TV、PS3、XBOX360 及 WII 等,

都仍然繼續使用中。

另外,他選用 Solidsteel 的器材承架,把器材墊起來。

由於 Sony S550 被中間的超低音阻住,所以 S550 的遙控有時會有點不靈光,Coma 正考慮其他解決方案。

aIMG_3401.jpg

aIMG_3400.jpg

這個空間闊僅 9 呎,長 13 呎,

以這個闊度要放置如此巨型的三隻 AAD 主聲道音箱,如果只用 50 吋 LCD TV 看的話,還算合適。

但要放投影幕呢?真的頗「忟」,根本不夠闊,最多只能放 60 吋幕,如果放 70 吋隻幕都有可能阻到音箱發聲面。

因此,我建議 COMA 玩透聲幕。透聲幕之中,他認為法國 Screen Research 是最好的,但「勾筆」。

OS 及 Kikuchi 兩者中,COMA 選了後者。結果一用透聲幕,就可以裝到 90 吋屏幕了!

大家看,幕一放下來,什麼都見不到,只見到一大幅屏幕。舒服!

aIMG_3391.jpg

當然,這間房雖然有 13 呎深,但後面還要放一張大床。

而且還有雙人梳化,和四隻座地環繞揚聲器。

於是皇帝位距離屏幕只有 6 呎而已,而投影機 JVC HD100 則裝到後方床上。

「會唔會撞到頭架?」「我試過好多次,撞唔到喎。」 

aIMG_3396.jpg

aIMG_3397.jpg

在這個距離下,畫面上光的地方會看到屏幕網紋。

雖然對我來說會有點干擾,但整體其實問題不大。而且在如此近距離的情況下,

所有聲音都是來自畫面中間,「自然度」絕對是以大比數勝出!

你問我,6 呎睇 90 吋會否太大,我回答你,如果用日本 3H 為視聽距離作標準的話,要用 11 呎距離睇呢!

所以我相信可能有不少發燒友會覺得太大。


「如果用 THX 「16:9 畫面視角 40 度」作標準的話,距離為 8 呎 10 吋,然而用相同標準看 2.35:1 畫面的話,

視角應為 52 度,距離則為 79 吋 (6 呎 7 吋),與 COMA 現時家居十分配合。」


我自己呢?我自己家中都是 9 呎距離睇 98 吋 2.35:1,也屬貪大一族,所以對於我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。

至於機主 COMA 自己呢?他對大小沒有問題,反而只是因為距離變得近,畫面沒有以前那麼高密度。

所以播一些劣質軟件則要忍受一下。

「而家睇 DVD,我情願睇返 50 吋 LCD 仲好」

不過當播放一些真正高質素的軟件例如「黑夜之神」、「功夫熊貓」等,

就近到 6 呎睇 90 吋都一樣很靚。

其實,雖然坊間有很多標準,但畫面大小實屬非常個人的嗜好,所以只要自己喜歡便可以了。


看了一晚,睇藍光又打 PS3,我很滿意其臨場感,感到非常過癮及容易投入,

不單畫質不錯,聲效也收貨,唯獨超低音出現駐波及低頻抵銷,就算用自動 EQ 都無法修正,

因此看來 COMA 要在放假時,把三隻超低音試放不同位置。

我自己曾經想玩透聲幕,但最尾因為睇到幕紋而放棄,

然而今次在 COMA 家中看過,又心思思想玩透聲了…如何是好?如何是好?天呀…

aIMG_3392.jpg


~完~

 

各師兄與朋友,這篇文章,如非商業用途,歡迎轉貼再轉貼,如需借圖片使用,

請自便,但敬請不要抹去圖中的 avbuzz.com簽名字樣,感激感激再感激。

  avbuzz.com精神,人人毒我,我毒人人 ◆

 謝謝收看這篇文章,你是第 個收看這篇文章的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