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霆救兵的 iPad  上集       Pocket Wi-Fi 篇

發佈日期 : 2010年 6月1日     圖 / 文 : 巴斯

一個剛買了 iPad的人,離開店鋪一刻,其實只係買了 i Pad的軀殼,而沒有買到她的靈魂,

因為一部無上網功能的 i Pad,只係得兩成功力。

千萬不要同我講什麼 Wi-Fi 熱點或只在家中使用啊。

呢部機對我來講係帶出街和親友聚會的利器,並不是遷就指定位置使用,不能上網的i Pad等同廢鐵。

剛由水貨店,以海鮮價 $6880購入 64GB Wi-Fi版 i Pad的雷霆救兵,接著就是要買入 Pocket Wi-Fi ,作為給 iPad無線上網的工具。

 

雷霆救兵一直用開 Viliv S5,他早就幫襯數碼通,以月費 $198任用上網計劃 ( 綑綁 24個月約 )

這個月費計劃所提供的上網接收能力,只要收到手機的地方,就可以上到網,一直得到雷霆救兵的歡心。

 

雷霆救兵並不需要為iPad開新台上網,他只要購入市面上的 Pocket Wi-Fi ,

把原本插在 Viliv S5 體內的數碼通卡,改放入Pocket Wi-Fi 體內,就可以把這張卡,

分派出無線 Wi-Fi 出來給多部機共用,所以他就可以無需再開新台給 i Pad 了。

雷霆救兵出手前,去了解過圖中這款最多人熟識的 Pocket Wi-Fi ,呢款由 HUAWEI 出品的Pocket Wi-Fi,

PCCW 和 3仔台,都係用佢來給客戶使用的,她同一時間可以分比最多五部機用。

雷霆救兵同樣都可以把他的數碼通卡插入去體內後,分比最多五部機無線上網。

D-Link 

在商場走一轉後,最終覺得這款 D-Link 型號為 DIR- 457U,

Router 路由器  式設計的 ( 3G Modem) Pocket Wi-Fi 更適合雷霆救兵所需。

哈,今次我們找來  iPad妹 ( 晴晴 ) 當今次的Model,透過她身軀比例,可大約猜想到 D-Link  Pocket Wi-Fi  實物大小。

開箱圖

以下時間影返一輯開箱圖先。 噢~~~ 晴晴你都想影嗎?

好丫一齊影啦,丫~~~妳又幾醒,識得用手繩架播。

呢款 D-Link  Pocket Wi-Fi 開盒後,

一目了然地可以見到所包含的東西,包括跟機的一個電池。

電池

所以雷霆救兵額外多買一個電池作後備之用,嘩~~~機價 $ 1580 ,但是單一個電池購買就索價 $450 ,

含著淚的 雷霆救兵 向我說 : 感覺有點像被打劫。

 圖為這款收納在體內的電池樣子。

官方發報電池可用5個小時,但你知一定係報最佳狀態下所以用5個小時啦,

問售貨員就話最多頂 3小時,雷霆救兵就話他一般用 1.5小時都無需換電,

再耐一點就未試過,暫時未証實到售貨員所講的時間,試到講我們知啦。

放卡位

左圖可見雷霆救兵 所用的數碼通卡,現在不插在Viliv S5體內,改插在 D-Link身上就可以同時比多部機一起共用了。

所以雷霆救兵 Viliv和iPad都可以同時利用呢一張卡的無限量月費上網。

強啊~~~~~晴晴居然識直度構圖? 

呢款 D-Link  Pocket Wi-Fi 運作時是如左圖的燈可見,而運作時不算火熱,但就會暖。

她除了同一時間可提供到最多 16部機分享外,萬一在用完電的時候,依然可一邊充電,一邊上網。

右圖可見是用這款 USB 接位作充電之用。

透過實物作比例,可大約猜想到這款 Pocket Wi-Fi  和一部 iPhone作比較的話,

無論厚度和大小,整個體積都是接近一樣。

攪惦~~~~晴晴話知你,她真係無我咁好氣,既然上得網仲講咁多無無謂謂的野做乜。

嬰兒用品網睇睇有無新貨先得,聽講有款新奶咀口感唔錯,有咬口,如果有就 Select All 。

借風

可能你會問,雷霆救兵有 i Phone,點解唔借風呢 ? 意思係利用i Phone 輸出 Wi-Fi來比 iPad上網

且~~~~~雷霆救兵如果要我講佢先知,佢就唔係雷霆救兵啦。

  雷霆救兵出外使用上網比率,屬於高用量人仕,平日他的 iPhone 一日電池用量都是緊緊夠用,

一次半次分比  i Pad 用下無所謂,但長貧難顧,所以他都係選擇自給自足啦。

市面有圖中所見的這類救命充電器,可使 iPhone 的能源得到即時補充,售價由 $2XX - $6XX都有,

先唔講大陸電會爆炸咁得人驚,但你睇樣衰到佢呢.............。

 祖藍腔 : 我接受唔到..........囉!!!!

待續~~~~~~

各師兄與朋友,這篇文章,如非商業用途,歡迎轉貼再轉貼,如需借圖片使用,

請自便,但敬請不要抹去圖中的 avbuzz.com簽名字樣,感激感激再感激。

  avbuzz.com精神,人人毒我,我毒人人 ◆

 謝謝收看這篇文章,你是第 個收看這篇文章的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