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nnheiser-IE800 替身 發佈日期 : 2014年 4 月14日 圖 / 文 : 巴斯
手上可與 AK120 拿出街,而又最得我歡心耳機,必定是 V-MODA M100,靚聲之餘, 以耳罩式耳機來講,她薄身又靚仔可是數一數二,摺起體積更只有一隻大閘蟹咁樣。 這冬季為我提供最佳流動聽歌享受,就算帶去旅行都唔覺麻煩,但無奈夏天漸漸迫近,我冇法在夏天跟她一起外出。 一對高質素的 In Ear 耳機配 AK120,是我現在迫切需要的。 個人口味一向獨特,找了很長時間也找不到一對自己覺得最愛的 In Ear 耳機,雖然手機有 Philips TX2 屬於我的最愛 in Ear耳機,但只屬手機類, AK120 的 In Ear 遲遲未能找到,一直沒有著落,天氣再不能使我在戶外用 M100。 遠水不能救近火,回憶過去日子裡我曾經聽過耳機,就只有 Sennheiser-IE800 比較接近我個人取向, 雖然不是我的最愛,在市場上也推出了好一段日子,但她是現在可幫我渡過難關的唯一選擇。
包裝精美而且比我想像中大,可能是因為大盒關係,有手感之餘更有質感,握在手裡這感覺真不錯。 平日多是接觸陳列品居多,當初沒打她主意,自然也沒留意她包裝樣子, 今日屬於自己時候先會有所察覺。
其厚度也是其中一個吸引之處, 這點對 In Ear 旗艦型號拿上手的感覺也很重要。
包裝盒背面也有顯示她出生地,又加分。
透過DVD盒和CD碟作比例,可大約猜想到實在大小。
盒背有兩張如圖所見膠紙,把她們撕開,盒蓋就可以打開。
盒蓋打開後,可見到............
盒蓋打開後,出現眼前是耳機與機套。
把機套移開後,可見到還有一層在下面。
這一層有三件東西分別擺放著。
首先是配件當中最最最最重要的耳膠,還有清潔棒。
In Ear 耳機到手,第一件事絕不會是煲耳機,是為自己接上適合個人耳道或耳孔的耳膠,耳膠在 In Ear耳機裡有著非常重要位置, 錯配不適合自己耳膠,聲音效果絕對可以變成另一部不合水準耳機效果, 所以一定先要選好耳膠,連聽都未聽清楚,煲什麼機 ? 這裡一共有兩款細碼,兩款大碼耳膠, 她們的分別是普通圓形和鵝蛋形,貼心的設計,如果有埋鵝蛋形中碼會是完美吧。
接下來還有這個精美機套,在左下角有金屬牌,不但印上產地來源,還有獨立編號。 嘩~~~咁珍貴機套,我點可能捨得粗用呢? 還是用普通耳機盒代替,她還是跟盒存放一起比較適合。
呢個機套唔係得個靚字,市實上好實用,有留意到側面有三個孔嗎? 並以三個孔來解決有機會移位誤差問題,太好的設計。
耳機線收納完成就如圖所見咁款,清潔棒並有專屬位置擺放。 所以我更加唔捨得用,尤其唔想她與我背包內的雜物互相磨擦,磨擦,再磨擦。
來到底部可見到暗格裡有一個指示牌出現,顯示還有屬於 IE800的說明書在內。 把最底的一層暗格移走,就可以見到說明書了。
所屬的配件一一講完,接下來講返 IE800耳機吧,跟機來戶是屬於中碼圓形耳膠。 IE800屬於半換線設計,耳機利用 2.5mm 接口的延長線來接駁,也代表用家日後可以換上其他發燒線材, 這點對我來講沒有必要,一來配線在顏色上會不一樣,看到這精美青蛇款式嗎? 你有相同的線紋上嗎? 如果不是相同紋理的話,接上後會怪怪的。 另外我很相信廠方利用這線而調校出來的聲效,沒必要在市面上大海撈針去否定廠方設計,我還是喜歡安定的欣賞廠方設定好了。 何況第三點是無論換什麼接線,也只能是換接線,最終也無法換 IE800 耳機線,最後都是經過原廠的線吧,這部份無法更換。
耳機接口是 2.5mm 並不是常見的 3.5mm , 就算用家唔介意線短,都不能直接插入普通 3.5mm 播放機或手機上。
雙腔體吸音系統(D2CA),直徑 7毫米超寬頻(XWB)聲音換能器, 防劃陶瓷外殼,無氧銅線與線身輕軟唔易打結,頻率響應 8 Hz至41 kHz(-3dB).........一一都是吸引我注意的地方, 當然實際聽過她效果是最重要的,在這裡多謝 DMA 21樓 陳列室的哥哥仔,我上門試了次幾都無買,他都照比我試,感激,感激,再感激。
這個排氣孔設計,也是我喜歡 Sennheiser-IE800 其中一個理由。
留意不單單是機體,連耳膠也提供金屬濾網。
Sennheiser-IE800也有聽診效應 ( 線聲 ) ,這點可用繞耳配戴方式來解決, 但要注意,圖中所見 Sennheiser-IE800耳機線不是很長,如常向前繞,線一定不夠長, Y字位會過不到下顎,這是行不通,如果用向後繞方式就可以解決這個長度問題,當然,如果用家的頭比較大,Y字位也有機會對下顎做成緊縮的。
係時候開始煲機了,開始了不到六個小時,聲音正慢慢變化之中, 我最關心的低頻還是未到達我要求的水平,但中高開始有進一步的效果,看看再煲下去的效果吧。
各師兄與朋友,這篇文章,如非商業用途,歡迎轉貼再轉貼,如需借圖片使用, ◆ avbuzz.com精神,人人毒我,我毒人人 ◆ 謝謝收看這篇文章,你是第 個收看這篇文章的讀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