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Nikon D80
发布日期 : 2006年 8月19日
昨日Nikon在香港透过发报会,正式宣布 D80正式登陆香港。
由 Sonyα100 带起的1000万像入门数码单镜机,使到市场上入门数码单镜机,做成一定的压力,
今天同样拥有1000万像素的 Nikon D80 推出市场,更加确定今后入门单镜机是1000万像素的方向。
Nikon D80比起D70S,最大最大的不同之处,D80除了是1000万像素之外,还可配上直度手柄,性能接近 Nikon D200,
加上$7888这个机价,以上这几个强项,足以证明 Nikon D70S再无立足之处。
虽然今天我们还未能即日在街上见到D80发售,但相信市场上的原价 D70S都比较难出售了。
Nikon D80 净 机 价 HK$7,888,如连 18-135mm 镜头一起购买的话是 $9,980
而这枝跟机镜,是属于一枝18-135MM的一镜走天涯镜头,非常适合旅行时候使用。
在场也有两枝新镜是市场焦点。
第一枝是上面提到过的跟机镜,位于图中右手边。
AF-S DX Zoom-Nikkon 18-135mm f/3.5-5.6G IF-ED
另一枝位于图中左手边,是属于防手震镜头。
AF-S VR Zoom-Nikkon 70-300mm f/4.5-5.6G IF-ED
无论是Sonyα100,或是 PENTAX K100D 都是属于防手震机身,相信Nikon短期内都不会推出防手震机身的,
所以他们的全线新镜,都必需以防手震镜头,来补不足。
所以这枝 70-300mm
就是拥有防手震技术在内了,售约四千多元。
同场也有我们Model先决内经常出现的Model,相信大家都对她们不会陌生吧。
想了解多一点现场实况的话,可到以下相簿观看其他图片。
http://www.avbuzz.com/event/album198
以下是有关Nikon D80的产品规格
相机类型 : DSLR 有效像素 : 1,020 万像素 影像感应器 : RGB CCD, 23.6 x 15.8mm, 总像素:1,075 万 影像大小 (像素) : 3,872 x 2,592 [L], 2,896 x 1,944 [M], 1,936 x 1,296 [S] 感光度 : 于 100 至 1600 范围作 1/3, 定级递增,另提供H0.3, H0.7及H1选择 储存系统 : NEF (RAW):12-bit 压缩的, JPEG : JPEG 适用于 JPEG 基线 档案系统 : Exif 2.21, 适用于 DCF 2.0 及 DPOF 储存媒体 : SD存储卡,相容SDHC 拍摄模式 : 1) 单张拍摄模式 2) 连续拍摄模式: 大约每秒 3 张 3) 自拍模式 4) 延迟遥控模式 5) 快速反应遥控模式 白平衡 : 自动(TTL白平衡连420像素RGB感应器),6种手动模式连微调模式,色温设定(Kelvin), 或预设白平衡,白平衡包围 (标准或Pictmotion) 5) RGB 色阶图显示 6) 拍摄资料 7)
高光位显示 8) 自动影像转向 侦察范围: EV -1 到 +19 (相当于 ISO 100, 在20 摄氏度 /68
华氏度时运作) 1)单区域自动对焦:在选择区域内只对焦于目标 可以从 11 个自动对焦点感应器中的任意一个中选择。 2)动态区域自动对焦:对焦于选择区域的目标上,如果目标离开原来位置进行跟踪,即时自动将对焦区域转移到目标。 3)自动区域自动对焦:测量所有 11
个对焦区域,自动确定主目标所在区域并只启动这些区域。 1) 3D 彩色矩阵测光 II(G 和 D 型镜头);彩色矩阵测光 II(其他 CPU 镜头);420 区 RGB 感应器测光 2)中央重点测光:75% 的分量分布于画面中央的 6、8 或 10 mm 的圈内 3)重点测光:以运动对焦区域(非 CPU 镜头时或自动区域 AF 选中时的中心对焦区域) 为中心的 3.5 mm 直径圈(大约是画面的 2.5%)测光 程式自动 [P] 连弹性程式;快门先决自动曝光 [S];光圈先决自动曝光
[A] ;手动曝光 [M] SB-600:i-TTL 均衡补充闪光(使用重点测光曝光模式时除外) 内置闪光灯, SB-800,SB-600:标准 i-TTL 闪光灯(使用重点测光时) 2)自动光圈式:配合 CPU 镜头的 SB-800 3)非 TTL 自动模式:配合SB-800, 80DX, 28DX, 28, 27 和 22s 等闪光灯 4)配合 SB-800 可作范围先决手动闪光 USB 线 UC-E4、相机带、机身盖、目镜盖 DK-5、橡皮眼罩
DK-21、LCD 显示器盖 BM-7、附件热靴盖、PictureProject CD-ROM |
◆ avbuzz.com精神,人人毒我,我毒人人 ◆
谢谢收看这篇文章,你是第 个收看这篇文章的读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