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家访国人的M&K系统
发布日期 : 2006年 3月18日
上回讲到M&K行政副总裁 Charles D.Back家访巴斯后,因为累的关系,只能出席多一个家访,就要休息了,
所以只能安排国人的家访,国人的M&K系统,有别于雷霆救兵的组合,这套组合不是属于150系统。
这是一套M&K 5.1系统 :前面三只 M&K Sound LCR750THX mkII
后置属于一对Tripole 专用设计的 M&K Sound Surround 55 音箱,和M&K Sound K-9超低音 。
在香港,这套 M&K 5.1组合是大约 $ 24700港币,如国内购买的话,须另加30%入口税。
国人使用了这套组合都一段时间,而事实上K-9早停产了,现在新一代的K-9早被KX-10所取代了。
国人是音响技术的记者及器材评论员,主力是负责家庭影院部份,加上他自己是发烧友的关系,
所以一早知道一套鉴听级的扬声器,是他必需的器材。
当然,国人没有雷霆救兵一样的能力,可一口气购入150系统,但他依然选择了他能力可负担的M&K 5.1系统。
以下是国人的器材表
屏幕 | GrandView 80吋 16:9 梗白幕 (Gain 1.0) |
投影机 | Mitsubishi HC100 |
DVD机 | Denon DVD-A11 |
DVD机 | Skyworth HVD-3050 (不过刚于两日前与世长辞,已经由GIEC 3288替代) |
AV扩音机 | Denon AVR-3805 |
后级 | Denon POA-T3 (三声道后级) |
前置扬声器 | M&K Sound LCR750THX mkII |
前置扬声器 | M&K Sound LCR750THX mkII |
后置扬声器 | M&K Sound Surround 55 Tripole |
超低音 | M&K Sound K-9 |
器材架 | Sound Organization |
电源排苏: | Lightspeed、Isoclean Power |
DVI线 | MaxCable |
色差线 | Canare |
讯号线 | ZuCable |
同轴线 | PAD |
光纤线 | TEAC、HISAGO |
电源线 | NBS |
国人的家居总面积是
515平方尺,其中家庭影院部份占地11尺阔乘15尺长,
可怜的国人,大量两声道软件和DVD软件,早侵占了他家中的大量空间,
他开始了一段时间,只能在$10店购买一本又一本的软件簿,
把心爱的软件集中放在软件簿内,而原装盒收到屋内其他不方便拿取的地方吧。
图中软件架的珍藏,只是他的其中一部份吧。
夜深人静的时候,国人会把家中的灯光调暗,闭上眼睛,
JBL 4312M+ Audio Analogue合并机 + PC就是国人的最佳伴侣了。
而书桌这个角度,平日一边上网,也依然在这个角度内,见到投影机所播画面。
而投影机所播出来的画面,有时是电视节目,有时是电影。
图为国人的家庭影院器材一览图,国人把他的器材,集中摆放在Sound Organization机架上,而这个机架就放在皇帝位的右手边。
而图中的电视机,因为国人觉得,显像管真是靓过PDP和LCD好多,所以换电视时也选显像管,
有时想看大画面电视节目的话,投影机播放是最适合不过了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看过以上资料,大家都对国人和他的器材有初步的了解吧。
Charles 与 Tony ,最后都来到国人的家中了,Charles 先观察一下各款器材,然后听一次这组合的表现,
今次 Charles 所播的软件是DTS 示范碟第7集。
Charles 听完这组合之后,向国人讲述他自己对这套器材组合的看法,
Charles首先提议把K-9超低音箱换位置。
下图是K-9原本所摆放的位置,原本位置虽然是靠侧墙,但Charles觉得如能依靠两角墙,表现会好得多。
于是希望国人可以把K-9超低音箱,把原本放在前置音箱前的位置,变成放在前置音箱后面,而且贴着两角墙摆放。
国人当然照做吧,依靠Tony的帮助和Charles的指导下,国人把K-9放到指定的位置上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Charles觉得在这个面积之下,希望国人能把K-9不但放在三角墙,而且还要把单元面壁,
因为把超低音箱单元面壁,在无需调校任何设定之下,音压也会被增加大约 3dB,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
最终国人完成这个搬迁动作,成为图中的样子。
超低音箱完成了指定的摆放位置后,Charles觉得中置也需要有所改动。
这个环境下,因为LCR750THX mkII 不是使用调校式脚架,没有上下调校倾斜角度的功能,
所以Charles打消用雷射笔的念头,改用量度的方式进行。
而事实上不是所有喇叭都是用雷射笔来调校的,不同场合与不同属性的音箱,都有不同的方法去调校的,
万勿一本通书看到老,雷射笔只是其中一个方法吧。
Charles首先想知道,投影幕与前声道音箱的距离,左右音箱是否对称,得到Tony的帮手一起去量度。
![]() |
![]() |
而Charles也需要知道,中置音箱的距离又是否标准,所以与国人一起去度量距离。
![]() |
![]() |
最后量度完之后,Charles希望国人能把中置音箱也需向投影幕方向,移近半个音箱。
因为现在中置音箱只是比前置音箱后了半个音箱的距离,Charles觉得如能相距一个音箱就完美了。
所以国人与Tony合力把中置移到指定的距离。
当然,中置因为角度的关系,也要调向适合的角度到皇帝位。
由于K-9超低音箱大幅度移动过,不但要在K-9背面的设定要修正外,
还要透过Charles一向喜爱用的指针式声压计,同样是以75dB作为标准,为各声道进行量度与在av amp身上作出调整。
紧记量度声音时,那一个声道发声时,声压计需指向该音箱来量度,先为正确的量度方法。
![]() |
![]() |
完成了所有摆位后,就是如图的样子了。
设定完之后,就把之前的DVD软件再播一次看看效果了。
经过设定后,无论音场和低音效果都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善,国人都非常满意。
满以为 Charles 因为身体不适的原故,会因为Setup好器材后就离去,
想不到他居然主动再次拿出在巴斯家中所示范的CD,在国人的器材上再播一次,让国人也可以欣赏这段音乐在他家中的表现。
国人把这只CD放到Denon DVD-A11上面播放。
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校,试机和倾谈,Charles真的需要回酒店休息了。
满意非常的国人当然很高兴可以和Charles 合照吧。
![]() |
![]() |
Charles 临走的时候向国人说,在这个面积,
希望国人可考虑一下M&K最新的产品MX-2500,因为这会对他很有利,当时国人答应 Charles会考虑一下。
后来我在 Charles 临上机返美国之前,给他与国人的合照,希望他在照片上签名留念时,
很搅笑的Charles ,他居然在相片上面,为国人留下..............
最搅笑的是 Charles 在 国人的一方写上 I know!!!
一星期后,我接到国人电话,需要我再去他的家一次,点解 ?
自己看图吧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下图为MX-2500的正面与背面图。
下图为国人新旧款玩具的摆位图,国人为了得到更强烈的能量感,于是他选择了把MX-2500面向墙壁摆放。
留意一下,MX-2500是身处于一个两角墙,图中右手边 "的墙壁铺上吸音纤维板" ,
左手边黑色面的是属于石屎墙,所以必定是把单元面向石屎墙,方能发挥最大效能。
用了一段长时间的入门级用家,由原本 75 watts RMS输出的K-9,
转用到 250 watts RMS输出,内置功放加入Dynamic Headroom Maximizer X的新技术, 新款 Super Fast Deep Bass超低音箱,
Super Fast Deep Bass 新款单元的MX-2500作比较,完全两个世界的产品,效果明显到不能用言语去形容。
后来国人再透过电邮问Charles有关设定的问题时,Charles有以下的建议。
国人当然照单全收,并且参照他所提供的数据,一一应用在 Denon AVR-3805身上,大家可以透过下图得到各方面的设定。
备忘提示
Super Fast Deep Bass 是M&K最新技术,其他新款指定型号,例如MX-5100和MX-2500,
都会应用这技术在内,但两者的单元物料,就有所不同。
而虽然MX-5100所用的单元与MX-2500同为12",看上去似是一样,但物料上是有所出入。
全新型号的MX-2500同时使用两只12"口俓的单元,以双推挽技术推动。
Super Fast Deep Bass 技术以内置功放的新线路,附加Dynamic Headroom Maximizer X,
Super Fast Deep Bass新单元和新款声箱设计合一,方可称为完整的Super Fast Deep Bass 技术。
一些型号只换上 Super Fast Deep Bass 单元的音箱,未能称为完整的Super Fast Deep Bass 技术。
直到 2006年3月3日为止,M&K族谱上暂时只有MX-5100与MX- 2500可称为 Super Fast Deep Bass完整技术型号。
有关其他型号的非全面Super Fast Deep Bass技术,请向所属的地区代理商查询。
250 watts RMS输出的 MX-2500在港售约 $16XXX港元,如国内购买需加多30%入口税。
◆ avbuzz.com精神,人人毒我,我毒人人 ◆
谢谢收看这篇文章,你是第 个收看这篇文章的读者。
|